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信息技术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专题列表 > 信息技术 > 方案管理 > 中期评估

《“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的应用研究》 中期汇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jlcyey  发布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


—  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课题组—

20213月,叶小青和陈榕老师主持的“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的应用研究申请经开区区级课题,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基本完成计划研究任务。

一、研究基本情况

(一)意义与价值

1.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革命"的发展趋势,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价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指标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郑紫健在《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模型构建研究》(读与写,2020第004期)中指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现阶段的幼儿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实践教学之中,决定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及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周燕萍在《网络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幼教天地,2014(44))中指出,可在幼儿园语言、科学、数学等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也可以融入幼儿园网络资源,应依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再利用。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出台的《早期学习标准》对 0-5 岁的儿童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在信息教育基础设备的普及上,至 2003 年,美国幼儿园计算机设备及网络已基本普及,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从中,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在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中的渗透与推广,既有理念上的转换,又有物质中的保障,真正把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层面,科教兴国,信息增国力。  

2.基于园所文化发展的需要

学校文化建设是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我园作为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幼儿园,有着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一支年轻且爱钻研的教师信息技术团队。多年来,各类电教活动和课件比赛在省市区屡屡获奖。在未来发展中,“互联网融合的智慧教育”已变成幼儿园内的必定发展趋向,我们尝试利用“W”环境下的游戏化教育为打造出一个智慧的、环境保护的、安全性的、舒服的幼儿游戏和教师成长环境,同时加快幼儿园管理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推进高效、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园所品质。

3.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

我园教师始终将课程游戏化作为每个活动开展的前提,基于此,我们每学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幼儿园信息技术组成员制作了许多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以宝宝巴士为例,内容涉及认知、艺术、语言等领域,并且为不同年龄段提供相应的游戏内容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合适的时机和途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基于幼儿多元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巧借现代化手段的优势,基于现有课程,结合幼儿的学习与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发展现状等,通过集体教学中的交互式课件、日常的软件游戏、多元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料等在多维、多向中逐步实现幼儿的自由、自主化游戏学习,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与界定

W环境】是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学习等,结合了“互联网+”之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本课题所指的“W”即w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硬件设施——幼儿园涵盖各种设施(娃娃机房)、资源、希沃平台、通讯和工具等;“软件”支持——拥有年轻且技术精、强,爱钻研的教师信息技术团队;幼儿基础——能独立且熟练地进行电脑或平板操作。

游戏化学习】指让幼儿园课程基于幼儿,生动、丰富、有趣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多元发展,获取成长经验。本课题所指的游戏化则是在“W”环境下,将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与零散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其中,课程设计过程中将游戏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到具体学科中,根据幼儿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和关卡,结合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完成知识经验的习得和内化。实现自由、自主、愉悦的活动氛围,幼儿畅意成长与发展。

课题研究的““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的应用研究”,是指尝试利用“W”环境下的游戏化教育为打造出一个智慧的、环境保护的、安全性的、舒服的幼儿游戏和教师成长环境,同时加快幼儿园管理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推进高效、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园所品质。

(三)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梳理整合、研究完善在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构建一套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E”资源游戏库。

2.提升教师在W环境下对幼儿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应用、组织和指导策略。

3.激发幼儿对W环境下游戏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游戏化学习的能力,形成智慧评价机制。

研究内容:

1.“W”环境在幼儿园游戏化活动中的价值及其架构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等了解“W”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的渗透,了解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方式,与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模式,深化组员及全园教师对于“W”的认识与理解,剖析其可行性、适用性、发展性等方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架构“W”在幼儿游戏化活动中的平台与支架,不断推进其与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深度融合。

2.“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

立足园所现有多媒体资源,筛选并整合完善,进而深化“W”在幼儿游戏化活动中的渗透,初步架构幼儿园“E”资源库,细化资源内容,从教育教学课件、幼儿游戏、APP软件、网页平台这四大板块入手,不断建构“W”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内容体系。同时,在多维互动(师幼、幼幼、家园、亲子),反思,再实践中判断其可行性,取其精华,助推幼儿发展;授之以渔,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最终借助于微云、希沃、幼儿园网站等实现“E”资源的展现与共享。

3.优化“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组织与推进的策略研究

我们以集体活动、零散活动为“W”环境渗透的支点,从内容选择、技术支持、游戏融合、教师组织四方面建构研究支架,由此明晰研究思路。在这过程中,通过两周一次的课题活动研讨(围绕“W”理念或信息技术技能)、每月的电教课观摩活动、每学期教师的课件、游戏制作考核等途径总结出相应的活动组织方法及实施策略,不断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促进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最终塑新教师理念,同时形成教师相关的优秀微课活动集、生成性游戏集、论文集等,积累较完善且有推广意义的研究资源。

4.构建“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

我们以幼儿、教师、家长为评价横轴,以游戏适宜性、幼儿发展性、资源有效性、平台可行性为纵轴,在自评、互评中大胆尝试,巧妙借助数字化手段,以大数据分析作为研究调整的脚手架。逐步形成书面评价与数据评价相结合,谈话与观察相渗透,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智慧评价体系。综合通过大数据的呈现来反映幼儿的发展,反馈幼儿的需求,记录他们成长的过程,在此,也形成幼儿个体成长电子包、个案研究观察包等。

二、过程与计划

    (一)研究历程的概述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21年2月—2021年3月

1)选题讨论,文献研究,广泛听取教师以及有关人员的建设性意见。

2)调查分析,收集材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

3)申报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研究方向与方法。

4)明确研究人员及职责,做好理论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1年3月—2023年2月

1)组织教师比赛培训,强化项目组师资队伍建设。

2)各教研组定期推出研讨活动,介绍开展情况,及时总结。

3)建立并完善课题专题。

4)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

5)接受中期评估。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23年3月—2023年6月

1)汇编项目研究成果集(包括论文集、微课集、观察记录集、“E”资源库等)

2)撰写研究报告。

3)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总结成果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二)节点事件的回顾

20213月开启“W”世界扬帆起航

1.精心筹备开题活动。

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课题申报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吸取各方意见,并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20213月进行开题论证。

2.技术赋能,精彩教学

20215月我园开展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赛课活动。本次活动教师把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课程理念,通过娴熟的一体机操作、生动丰富的课件制作,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多彩的世界,展示了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

20219月以赛促教  技术火花

1.整理资源

从本学期开始课题组成员以年龄段分小组,将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并采取调查、实践、讨论等多方式和多渠道对资源进行筛选,形成各年龄段资源库。

2.以赛促技

2021年10月我园潘燕兰和叶小青两位老师积极参加经开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潘燕兰老师还代表经开区参加了市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荣获二等奖。

3.阶段汇报

    学期末我们组员通过回顾和反思,梳理了本学期课题组的收获和问题,并在园内进行了课题汇报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时根据中层领导的建议,明确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20222月,深入建构  展示风采

1.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本学期,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初步形成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多方教育评价的作用。

2.软件比赛

20225月我园举办了课件制作与运用比赛,通过本次比赛和展示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进一步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声音、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表达出来,从而推进了我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进了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的展开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我们先展开文献研究初步构思课题,从课题组核心成员就幼儿(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情况)、教师(W环境下对幼儿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应用、组织和指导能力)、家长(对于园所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看法及家庭中使用的情况)三方对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组织和实践进行了观察、讨论、访问等,为后续研究确定方向

1.“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价值的研究

     1)文献查阅

      我们在研究初期,通过知网,查阅了关于“W”环境和“游戏化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整理,对“W”观念、“W”素养、“W”技能等形成新认知。

(2)文献分析

幼儿园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能打破时空的限时,实现课程的循环利用。高海霞在《浅析“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及发展模式》(科技世界,2018)中就指出“互联网+教育”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的公平,通过数字化的传递,通过非面授的方式,使教育资源更开放,教育形式更多元,使学习模式又被动转向主动,这与本课题倡导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不谋而合。

孙婷婷在《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分析和实践研究》2020中,立足园所基本情况及幼儿发展实际,指出创客教育对于幼儿经验的架构及多元发展有一定的发展意义,而其也必须建构在良好师资及创客资源的基础上,所以,仍需不断提升教师理念及信息化技能以及扩充园所资源。

基于以上的文献,我们了解到了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更看到了它对于幼儿发展的益处。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并非盲目追随,而是应结合园本实际,幼儿兴趣需求与能力,根植理念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达到幼儿、教师、课程等的多方融合。

(3)总结提炼

◆追随溢出效应, 推动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整个社会各行各业,无一能够离开信息技术的运用,教育尤其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按照对象特征、活动目标的需要以及游戏场景的传播特征来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活动,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长期的挑战。只有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数据等信息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其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的优势,才能实现幼儿园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追随幼儿需求,助推个性成长

我国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法规中,把游戏作为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我们从幼儿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脑神经科学中得到启示,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八大智能为依据,采用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云、微信等结合“互联网”之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融合为“W”环境,集AI、大数据、物联网和声光特效等APP的运用,构造针对幼儿教育的智慧互动体系,借助 “沉浸式、场景式、互动式”三大特点,积累,筛选,改编、创作出涵盖多领域的游戏化课程资源,通过幼儿探索式体验,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追随时代步伐,顺应幼儿天性及需求,进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更锻造一批拥有新理念、新技术的教师队伍,再次推动园所的稳步发展。

2.“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园本课程的资源开发研究

1)分类整理软件

◆幼儿园园本课程主题游戏活动课件资源库

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围绕幼儿园园本课程,小中大年级组围绕主题活动各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课件资源。这些课件既辅助了教师的日常教学,使得教育活动生动有趣,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数字化手段的有趣和新奇,激发了他们与之互动的兴趣与操作的意愿。

◆各年龄段幼儿生成游戏课件资源库

围绕幼儿日常不断生发的兴趣点,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研究,在不断解答幼儿困惑,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不断生发着与之相匹配的辅助课件、游戏资源等,如数学活动《我的爸爸最厉害》、《穿袜子》等取之于幼儿又回归于幼儿,不拘泥于现有,更注重随时生发。

◆各年龄段幼儿自主游戏软件资源库

我们发动教师、家长不断搜寻一些好玩、有趣且无需成人过多参与引导的游戏软件,通过试玩筛选,整理于资源库,并根据各年段幼儿的能力特点划分归类。如小班幼儿思维直观行动,且操作能力较弱,为此“巴巴熊”“儿歌多多”……就适合于他们。中大班基于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操作能力,他们更喜欢合作与挑战,为此”宝宝巴士”、“金山画王”、“西沃”……更适合中大班孩子。总而言之,基于幼儿现有水平,让他们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发展,同时跳一跳,也能够得更高

◆家园互动资源库

因疫情的原因,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在于数字化的平台。如QQ、微信、一起长大、小鱼等,及时向家长呈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我们也不断发掘这些软件的优益功能,如一起长大的打卡、评价机制等,强化了家园双向的督促作用;小鱼直播,打破了家园时空的限制,让家长们能实时观看幼儿正参与的各项活动。想家长所想,拉近彼此互动了解的距离。

2)观察使用、合理筛选软件

◆调查研究:通过对幼儿和家长进行观察和记录,在选择软件、使用软件方面进行抽样调查,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幼儿软件的使用是否具备独立能力

哪一类软件能够让幼儿玩的最久?

与家长沟通的软件,家长是否经常使用

对幼儿使用软件的观察,对软件内容和材料进行调整。

小中大各教研组针对软件如何投放”进行专题研讨,形成了一些实用的策略。

3. “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组织与推进的策略研究

    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借助幼儿喜爱的游戏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究游戏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从内容选择、技术支持、游戏融合、教师组织四方面建构出发,以集体活动、零散活动为“W”环境渗透的支点。通过两周一次的课题活动研讨(围绕“W”理念或信息技术技能)、每月的电教课观摩活动、每学期教师的课件、游戏制作考核、骨干引领等途径总结出相应的活动组织方法及实施策略,不断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促进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4.“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评价机制的开发研究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通过园级、级组分别针对“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学习活动中“幼儿能力、幼儿学习品质、教师引导策略、各年龄段目标”等四方面开展研讨,此过程中我们共同审议,对于每一条目标都反复研磨,在级组集体备课时,针对研究集体讨论,通过不断地调整,从而建立有层次的目标框架,体现幼儿年龄差异。

三、收获与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价值的理性认识

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课题申报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课题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对“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价值的理性认识:

站在幼儿的角度我们落实对幼儿的行为观察,围绕《指南》中各年龄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要求,从孩子的语言表述、操作能力、情绪状态、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反思,进而反馈调整,以求在完善数字课程游戏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大班语言活动《祖国大家庭》,课题组成员察幼儿之行,明幼儿之意,改现有之游戏,促幼儿之长远发展,在这其中也渐渐衍生出了幼儿的评价机制之一。

2. 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

每两周沙龙心得分享,交流课题实践中的困惑与感悟;每月理论知识培训研讨,汲取最新有关数字化及课程游戏化的信息资源;定期园信息技术组多媒体软件技术培训或新APP推荐。多方面优化教师软实力,从理论出发,落实于实践运用之中。

分类

过去

现在

学习观

儿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习,所以要把知道的东西都教给幼儿。

信息技术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减少教师的权威干预。

教师观

教师被看作至高无上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在幼儿遇到问题借助现代化手段给予其自主思考的时间,并以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幼儿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思路。

评价观

传统教育常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这就对我们进行的持续的发展性的评价造成很大影响。

运用多种软件、多种方法、多方位收集幼儿成长变化评估。

3. 产生的策略、形成的课型

一年多以来的探索体现在幼儿各项能力发展上,成了“W”环境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1.情景创设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儿童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W”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激发幼儿兴趣的音频效果,能较好地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兴趣。

2.操作实践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操作,在摆弄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幼儿感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在”W”环境下的游戏活动,则能系统地、科学地引导幼儿自主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主动活动的一扇智慧之门。

3.观察评价法:

幼儿发展评价是教师了解幼儿,设计适宜教学活动的有效依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W”环境下,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结果的收集、处理、发布,使幼儿互评自评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效依据,帮助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者。

运用方法

作用

举例说明

情境法

1.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海洋小博士》

2.激发幼儿挑战欲望

《找宝藏》

操作法

1.体验游戏

《谁的爸爸最厉害》

2.分层培养

《鸟的王国》

评价法

1.陶冶情操

《祖国大家庭》

2.反馈指导

《老轮胎》

   4.个案研究法:

“W”环境下重点观察个别幼儿的表现与成长轨迹,从而发现幼儿在“W”环境下游戏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提供策略促进发展

见附件

 

(二)实践成果

 1.课程研究的物化成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正逐步理清思绪,明确研究方向,取得初浅成效。

1)系列论文集     

论文集.png

2)优秀案例集

案例集.png

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对于所执教的案例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了我园经典优秀案例集。

3)获奖成果

课题组成员们在实践研究中广泛收集各类资料,精选、精读各类书籍,并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同时大家将研究心得整理成案例、反思多次发表获奖,并多次参与市区信息能手、信息技术课题案例等评比活动,不断将理论运用与实践,想象落实与实际,让孩子们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愉悦的游戏成长。

(三)幼儿的发展

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数字化的课程游戏中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游戏操作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1.趣味,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课程游戏饱含新奇与趣味性,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极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人机互动中,趣味的卡通形象吸引了孩子们注意力,引发他们的专注倾听,理解相应介绍或指令,调动幼儿自主汲取新的知识经验,同时积极参与到后续拓展的闯关竞赛游戏之中。整个过程,孩子们的专注力、语言表述、手部操作能力、理解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2.自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W”环境下,更好地让我们老师不断退后,孩子自主向前。他们在现代化手段下自主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教师发展

1.行为改变

教师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孩子的行为,进一步了解幼儿自主学能力,通过对观察孩子的对话,了解幼儿的能力,走进幼儿的内心

2.理念提升

我们课题组每两周沙龙心得分享,交流课题实践中的困惑与感悟;每月理论知识培训研讨,汲取最新有关数字化及课程游戏化的信息资源;定期园信息技术组多媒体软件技术培训或新APP推荐。多方面优化教师软实力,从理论出发,落实于实践运用之中。

四、问题与展望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研究。

1.问题:

1)我园的园本课程开发还不够完善,如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还需深度研究。后期我们将完善评价体系,检测现有园本课程内容是否合理,将园本课程完善出版发表。

2)对于园本课程案例的研究教师在分析时难把握幼儿创意能力培养的核心价值。后期我们将通过自学、专家引领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研究水平。

3)本课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制作课件,次要做的是资源的开发,如何将课题研究内容更好地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

2.展望:

1)理论学习  塑新观念

继续完善课题的相关的游戏化理论学习,解读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探索互联网下信息技术、APP软件与“W”环境创设的融合应用,使课题更加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和科学性。

2)主题课程  融合推新

现阶段我们已经初步开始自主生成课程,下一步我们将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整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形成更多的“W”环境下游戏化园本课程、自主游戏、建构性网页等资源库。

针对“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的模式的继续整理与深化,使其更好的贴合自身及幼儿的游戏教学和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其更科学、更有效、更好用、更实用。

3)观察反思  提炼策略

鼓励教师记录和收集关于本课题的幼儿游戏化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影像,包括其他优秀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某个环节视频影像和图片,同时在多方互动中,解读幼儿需求,支持幼儿行为,优化活动组织等,最终形成系列观察反思,提炼组织策略。

4)数据收集  智慧评价

我们从文本、现场式的幼幼评价、师幼评价入手,引入家园软件评价,如问卷星、一起长大等,在此基础上,尝试数据收集,逐步生成智慧评价体系。

 

附件:

案例一:以大班益智游戏《金鱼失窃案》为例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自发性发挥的最佳途径,丰富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行为、思维及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案例《金鱼失窃案》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充分利用具有声文并茂、人机互动的多媒体特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建构多方面的新经验。

活动中将破案情节设计成了一个丰富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益智游戏,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思考、判断、分析、推理的空间两个不同的线索,一个指纹、一个证词,要分别对它观察比对更是对逻辑思维的敏捷性和缜密性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活动后我们课题组核心成员就本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策略进行了研讨,我们都觉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节活动能依据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喜欢探究的年龄特点,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相应的游戏,鼓励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等多通道的参与中推理案件发展、积极参与游戏,从而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也让幼儿从积极探究、同伴交流、不断挑战中获得愉悦体验,同时也能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老师们也提出了疑问: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使现代化手段对孩子更有意义。

成效与经验:

1.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幼儿能动性

随着幼儿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 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把侦探类的游戏融入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情景游戏贯穿,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由此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2.使用有效策略,解决活动重难点

“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乐!”本次案例在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彰显三个优势:

1)创设情境,变枯燥为有趣:单纯的逻辑思维练习是枯燥乏味的,而本次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生动的情境之中引导幼儿根据线索逐步分析推理,使之充满乐趣和挑战性。

2)提供平台,变告知为探索:在游戏中有了发现后,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幼儿结果,而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大胆想象,这样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幼儿的主体性。

3)满足需要,变繁琐为便捷:活动推进中无论是希沃的蒙层还是放大、记录等功能,都是操作方便、利于观察、满足需要,真正实现了手段满足活动的需要。

案例二:以大班绘本活动《你好,袜子》为例

近几年,绘本潇潇洒洒地夺得了众人的注目,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笔者借力多媒体技术,制造悬念、层层递进:于观察佐证——拼图讲述——录音分享——游戏寻找——视频录制中打破时空限制,边玩边读,多形式鼓励幼儿讲述表达,融内涵、悦绘本、品魅力,进而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绘本活动《你好,袜子》是一本情节生动,内容充满转折的故事,故事中看似简洁又极具推敲的画面为孩子们创设了观察、想象、交流与表达的空间,丢与不丢极具矛盾感的话题与猜想,也让孩子们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明白友情的珍贵。根据大班幼儿现有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对绘本内容进行了大胆裁剪、重组与改造,对其中涉及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放大和加工,努力挖掘绘本故事中传递的认知经验和思想,提升绘本的人文情感价值。

成效与经验:

1.内容显趣,活动有“引力”

本活动取材于优秀绘本《你好,袜子》,但整个设计并不依赖、拘泥于绘本,而是在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学习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剪裁和重组故事内容,以系列游戏贯穿始终。其中加入的音视频录制,使得绘本分享打破时空、场域限制,更具趣味性、互动性。     

    2.手段显活,互动有智慧

活动中各类技术的运用支持幼儿的操作和探索,具体体现在:动画与音效的结合创设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无线推送功能”凸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使尝试过程和结果清晰可见,便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同时还能增强成功的愉悦。总之,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游戏情境创设的有效工具、幼儿经验建构的有效载体、活动展示交流的有效平台。

3.成效显益,积极能自主

整个活动教师以“整合的理念”、“儿童的视野”、“游戏的精神”贯穿始终,在环环紧扣、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幼儿不仅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还在互动中提高了观察、记忆等综合能力,更萌发了关心他人等积极社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