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信息技术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专题列表 > 信息技术 > 方案管理 > 开题报告

《“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jlcyey  发布时间:2021-03-09  浏览次数:

一、课题方案

(一)背景与价值

1.追随时代步伐,变革引领方向

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年,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所长史枫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观点:“互联网+教育”首先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等技术手段实施的教育形式,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教育体系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幼儿园教育也将改变原先封闭的状态,尝试提供资源、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携手家庭、社区及周边,让幼儿可以通过老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的游戏化课程资源库,自主选择自己想要探索的内容,并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

2.追随幼儿需求,助推个性成长

我国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法规中,把游戏作为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我们从幼儿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脑神经科学中得到启示,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八大智能为依据,采用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云、微信等结合“互联网”之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融合为“W”环境,集AI、大数据、物联网和声光特效等APP的运用,构造针对幼儿教育的智慧互动体系,借助 沉浸式、场景式、互动式三大特点,积累,筛选,改编、创作出涵盖多领域的游戏课程资源,通过幼儿探索式体验,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追随溢出效应, 推动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整个社会各行各业,无一能够离开信息技术的运用,教育尤其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按照对象特征、活动目标的需要以及游戏场景的传播特征来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活动,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长期的挑战。只有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数据等信息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的优势,才能实现幼儿园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4.追随内涵价值,提升园所品质

我园作为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幼儿园,有着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一支年轻且爱钻研的教师信息技术团队。多年来,各类电教活动和课件比赛在省市区屡屡获奖。在未来发展中,“互联网融合的智慧教育”已变成幼儿园内的必定发展趋向,我们尝试利用“W”环境下的游戏化教育为打造出一个智慧的、环境保护的、安全性的、舒服的幼儿游戏和教师成长环境,同时加快幼儿园管理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推进高效、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园所品质。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追随时代步伐,顺应幼儿天性及需求,进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更锻造一批拥有新理念、新技术的教师队伍,再次推动园所的稳步发展。

(二)概念及界定

1.“W”环境

“W”包括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学习等,结合了“互联网+”之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本课题所指的“W”即w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硬件设施——幼儿园涵盖各种设施(娃娃机房)、资源、希沃平台、通讯和工具等;“软件”支持——拥有年轻且技术精、强,爱钻研的教师信息技术团队;幼儿基础——能独立且熟练地进行电脑或平板操作。

2.游戏化

指让幼儿园课程基于幼儿,生动、丰富、有趣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多元发展,获取成长经验。本课题所指的游戏化则是在“W”环境下,将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与零散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其中,课程设计过程中将游戏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到具体学科中,根据幼儿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和关卡,结合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完成知识经验的习得和内化。实现自由、自主、愉悦的活动氛围,幼儿畅意成长与发展。

(三)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梳理整合、研究完善在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构建一套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E”资源游戏库。

2.提升教师在W环境下对幼儿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应用、组织和指导策略。

3.激发幼儿对W环境下游戏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游戏化学习的能力,形成智慧评价机制。

研究内容

1.“W”环境在幼儿园游戏化活动中的价值及其架构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等了解“W”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的渗透,了解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方式,与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模式,深化组员及全园教师对于“W”的认识与理解,剖析其可行性、适用性、发展性等方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架构“W”在幼儿游戏化活动中的平台与支架,不断推进其与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深度融合。

2.“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

立足园所现有多媒体资源,筛选并整合完善,进而深化“W”在幼儿游戏化活动中的渗透,初步架构幼儿园“E”资源库,细化资源内容,从教育教学课件、幼儿游戏、APP软件、网页平台这四大板块入手,不断建构“W”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的内容体系。同时,在多维互动(师幼、幼幼、家园、亲子),反思,再实践中判断其可行性,取其精华,助推幼儿发展;授之以渔,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最终借助于微云、希沃、幼儿园网站等实现“E”资源的展现与共享。

3.优化“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组织与推进的策略研究

我们以集体活动、零散活动为“W”环境渗透的支点,从内容选择、技术支持、游戏融合、教师组织四方面建构研究支架,由此明晰研究思路。在这过程中,通过两周一次的课题活动研讨(围绕“W”理念或信息技术技能)、每月的电教课观摩活动、每学期教师的课件、游戏制作考核等途径总结出相应的活动组织方法及实施策略,不断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促进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最终塑新教师理念,同时形成教师相关的优秀微课活动集、生成性游戏集、论文集等,积累较完善且有推广意义的研究资源。

4.构建“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

我们以幼儿、教师、家长为评价横轴,以游戏适宜性、幼儿发展性、资源有效性、平台可行性为纵轴,在自评、互评中大胆尝试,巧妙借助数字化手段,以大数据分析作为研究调整的脚手架。逐步形成书面评价与数据评价相结合,谈话与观察相渗透,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智慧评价体系。综合通过大数据的呈现来反映幼儿的发展,反馈幼儿的需求,记录他们成长的过程,在此,也形成幼儿个体成长电子包、个案研究观察包等。

(四)借鉴与创新

1.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美国各州政府出台的《早期学习标准》对 0-5 岁的儿童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在信息教育基础设备的普及上,至 2003 年,美国幼儿园计算机设备及网络已基本普及,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从中,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在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中的渗透与推广,既有理念上的转换,又有物质中的保障,真正把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层面,科教兴国,信息增国力。

国内研究现状: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幼儿园网络资源可综合运用于幼儿园各个方面。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可普及,周燕萍在《网络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幼教天地,2014(44))中指出,可在幼儿园语言、科学、数学等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也可以融入幼儿园网络资源,应依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再利用。

幼儿园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能打破时空的限时,实现课程的循环利用。高海霞在《浅析“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及发展模式》(科技世界,2018)中就指出“互联网+教育”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的公平,通过数字化的传递,通过非面授的方式,使教育资源更开放,教育形式更多元,使学习模式又被动转向主动,这与本课题倡导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不谋而合。

孙婷婷在《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分析和实践研究》2020中,立足园所基本情况及幼儿发展实际,指出创客教育对于幼儿经验的架构及多元发展有一定的发展意义,而其也必须建构在良好师资及创客资源的基础上,所以,仍需不断提升教师理念及信息化技能以及扩充园所资源。

基于以上的文献,我们了解到了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更看到了它对于幼儿发展的益处。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并非盲目追随,而是应结合园本实际,幼儿兴趣需求与能力,根植理念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达到幼儿、教师、课程等的多方融合。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W”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打破传统活动模式,实现了视听、时空等的多维互动。内容灵动、形式激趣、评价智能,是幼儿园活动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W”涵盖广泛,既有可随时检索的网络资源,互动APP,又可生成微课程、教学课件、幼儿游戏等,供孩子自主学习,这符合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发展精神。

——实施中课题组借鉴与创新贯通,学习与实践融合,集体与个别交替,不断优化幼儿游戏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们畅意玩,乐中多元发展。

2)创新之处:

主体——基于“W”环境,巧借数字化手段,架构幼儿发展性平台,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品质等的多维发展。

手段——以主题教学活动为立足点,适时捕捉幼儿兴趣需求,创设多维互动平台,衍生智慧化游戏活动,进而为幼儿发展建构“W”支架,逐步实现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与发展。

价值——追随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幼儿活动沉浸化,教师教学轻松化,评价机制智能化,彰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新样态。

(五)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将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资料文献,多渠道搜集、了解国内外课堂教学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微”技术运用技能,理论和设计原理、方法。

2.调查研究法:

一种收集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研讨活动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能力。以便更好的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

3.观察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确定观察对象,通过个案追踪、随机的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评价实施的成效,为调整提供依据。

4.行动研究法:

”W”环境下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学期分年龄段开展研讨活动交流,调整游戏活动设计思路,明确幼儿阶段性发展目标,完善幼儿游戏资源库。

5.个案分析法:

“W”环境下重点观察个别幼儿的表现与成长轨迹,从而发现幼儿在“W”环境下游戏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提供策略促进发展,同时形成相应的电子成长档案。

(六)过程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21年2月—2021年3月

1)选题讨论,文献研究,广泛听取教师以及有关人员的建设性意见。

2)调查分析,收集材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

3)申报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研究方向与方法。

4)明确研究人员及职责,做好理论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1年3月—2023年2月

1)组织教师培训,强化项目组师资队伍建设。

2)各教研组定期推出研讨活动,介绍开展情况,及时总结。

3)建立并完善课题专题网页。

4)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

5)接受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23年3月—2023年6月

1)汇编项目研究成果集(包括论文集、微课集、观察记录集、“E”资源库等)

2)撰写研究报告。

3)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总结成果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二、前段工作

20213月作为经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拟备案课题以来,我们一直稳步推进着课题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1.组员招募  明确职责

本课题组成员根据自主申报及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逐步形成一支由信息技术组直接参与、骨干教师引领的专业队伍。在这其中,既有对W”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应用有独特见解的教师,又有急需转变观念、提升软实力的教师,在理念、技术、实践、反思等多维碰撞中不断深化组员及全园老师的“W”观念、“W”素养、“W”技能。

当成员确定以后,课题组长根据组员的经验、专长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细化分工,逐步明晰研究职责。

1)各司其职:


2)项目小组:我们成立三个项目研究小组:“W” 环境下的幼儿集体活动研讨小组,“W” 环境下的幼儿零散活动研讨小组,“W” 环境下游戏软件应用研讨小组。先确立3名骨干引领,其他组员则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经验、能力等自主选择,最终再协调统筹安排。同时,各年级组组长辅助,结合集体教学活动、零散活动、教研组课程审议的契机,将项目的开展渗透到日常,立足实践、基于观察、反思调整,实现螺旋成长新态势。

2.完善“W”环境   架构平台

W包括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学习等,结合了“互联网+”之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其中,在光纤千兆网覆盖的校园内,我园已具备的“W” 环境有:

硬件设施——娃娃电脑房(拓宽幼儿视野的现代化“窗口”);希沃一体机和学生平板(在触摸式的人机互动中继续探索);多种APP(教师预先挑选,寓教于乐);丰富的共享资源(存储于园微云及希沃中)。

“软实力”支持——拥有年轻且技术精、强,爱钻研的信息技术团队,每周一次的培训,每月一次的研讨,让信息组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都迅速提升。并在幼儿园中起到了以少带多的作用,引领全园老师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创设游戏的环境。

幼儿基础——能独立且熟练地进行电脑或平板操作。其中,根据家长的意愿,每个年龄段组成一个实验班,将平板游戏融入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晨间区域、餐前小游戏、离园前的零散时间等,孩子们的能力提升较普通班更快。而普通班的孩子也能通过每周一次的游戏时间,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立足现有“W”环境,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我们又基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家园互动等方面架构了新的平台,如易课堂电子教室,在游戏、展示、数据收集等方面,能及时反馈幼儿游戏情况,更给予孩子多元评价与学习方式。而一起长大平台,则增进了家园互动与互通,也给予孩子们更多展示的平台。

3.了解“W”优势  稳步渗透

“W”环境在我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由来已久,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倡导下,我园基本巧妙实现了主题课程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将游戏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到具体学科中,根据幼儿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和关卡,结合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完成知识经验的习得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逐步尝试“W”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和零散活动)中的渗透。引导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真正实现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活动氛围,幼儿畅意成长与发展。

4.资源整合  完善制度

立足原有资源,课题组成员不断扩充完善。初步构建了主题课程资源、幼儿生成游戏资源、幼儿自主游戏软件资源、零散活动游戏资源、家园互动资源这几大板块。且对接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求,凸显游戏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挑战性及发展性。

同时,大家也在讨论协商中生成了课题的运转机制。

1)学习制度: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围绕新的理念或新兴软件平台或技术等。不断转变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及技能。每学期一篇读书笔记(也可是软件使用心得),内容上传微云共享,成员借鉴学习、交流碰撞。

2)研讨制度:集体教学活动研讨,课题组成员自主申报,或者各年级组推选,进而形成全园参与,推广“W”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专题研讨,各项目小组自主开展,形成相应项目成果;课题组成员牵头教研组研讨,渗透日常活动。

3)培训制度:每学期一次全园辐射培训,培训内容一源自于课题组内研讨学习的新理念、新的游戏软件、平台等。二源自于全园教师对于“W”环境在日常渗透实践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下一步的课题研究计划中将着力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理论学习  塑新观念

继续完善课题的相关的游戏化理论学习,解读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探索互联网下信息技术、APP软件与“W”环境创设的融合应用,使课题更加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和科学性。

(二)主题课程  融合推新

幼儿园五大领域整合课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初步形成W”环境下游戏化园本课程、自主游戏、建构性网页等资源库。

针对W”环境下幼儿游戏化活动的模式的继续整理与深化,使其更好的贴合自身及幼儿游戏教学和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其更科学、更有效、更好用、更实用。

(三)观察反思  提炼策略

鼓励教师记录和收集关于本课题的幼儿游戏化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影像,包括其他优秀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某个环节视频影像和图片,同时在多方互动中,解读幼儿需求,支持幼儿行为,优化活动组织等,最终形成系列观察反思,提炼组织策略。

(四)数据收集  智慧评价

我们从文本、现场式的幼幼评价、师幼评价入手,引入家园软件评价,如问卷星、一起长大等,在此基础上,尝试数据收集,逐步生成智慧评价体系。

2021.06